有剧毒 尽量别吃1.5公斤以上的深海鱼 体积越大毒素越多
上月在珠海,有十几个人食用了野生海鳗后,相继出现了上吐下泻,被诊断为感染了雪卡毒素。对此专家建议,尽量选择1.5公斤以下的深海鱼……
深海鱼体积越大毒素越多
据悉,雪卡毒素普遍会在老虎斑、东星斑还有鳗鱼等一些深海鱼类体内积累,且体积越大毒素越多,而毒素浓度较高时,食用有毒鱼肉200克就能致死。
尽量选择1.5公斤以下的深海鱼,同时吃鱼的时候应将鱼头、内脏之类毒素含量比较高的部位去除掉。
雪卡毒素真的特别毒
鱼类因大量摄食剧毒藻类而在体内积累的大分子聚醚神经毒素,毒性非常强,比河豚毒素强100倍,是已知的危害性较严重的赤潮生物毒素之一,已发现3类雪卡毒素,即太平洋雪卡毒素、加勒比海雪卡毒素和印度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高醚类物质,毒性非常强,比河豚毒素强100倍,是已知的危害性较严重的赤潮生物毒素之一,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已发现3类雪卡毒素,即太平洋雪卡毒素(Pacific ciguatoxin)、加勒比海雪卡毒素(Caribbean ciguatoxin)和印度雪卡毒素(Indian ciguatoxin)。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毒性上,雪卡毒素是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随着人类对海洋蛋白依赖性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年发生的雪卡毒素中毒人数达5万多人。过去,雪卡毒素引起的人体中毒事件只局限于加勒比海地区和35′N~35′S之间的太平洋地区,然而,有证据表明由于鱼类的洄游性和鱼类产品的贸易扩大,雪卡毒素也可以影响到其他地区。中国南海诸岛、台湾海峡和香港地区常有雪卡毒素中毒事件发生。
雪卡毒素中毒最显著的特征是"干冰的感觉"和热感颠倒,即当触摸热的东西会感觉冷,把手放入水中会有触电或摸干冰的感觉。雪卡毒素中毒有临界值,毒素进入血液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毒素排出,患者日后若再次接触到雪卡毒素,就算吃下很少的份量,超过临界值时也会产生中毒症状。
雪卡毒素中毒引起人体中毒的临床症状,有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雪卡毒素属神经毒素,不易被胃酸破坏,不会被高温分解,故烹煮过程并不能除去毒素。
雪卡毒素按毒性程度可分为4级:猛毒,摄入有毒鱼肉200 g即能致死;强毒,产生严重的运动神经麻痹,不能站立;轻毒,产生轻度知觉或运动麻痹;微毒,症状轻或不显毒性。雪卡毒素对灵长类动物的半致死量为2. 0μg/kg。死亡率为0. 1%~4. 5%,严重中毒者身体虚弱,较难恢复健康。
不经治疗者其自然死亡率为17% ~20%,死因多为呼吸肌麻痹所致。值得指出的是,雪卡毒素中毒并不产生免疫作用,多次受雪卡毒素毒害的病人可能复发雪卡毒素中毒症状。
有时甚至在食用含有不可检出量的雪卡毒素的鱼类也可能导致复发雪卡毒素中毒症状。
由于缺乏方便快速的检测技术,使毒鱼的卫生监管造成困难,因此,应加强预防控制。避免进食1·5 kg重以上的珊瑚礁鱼,而且勿吃鱼的内脏、鱼头、鱼皮,尤其是卵巢。曾有过中毒的人,应忌食花生、果仁、芝麻,忌酒。控制3~6月不食海鱼。
治疗上无特异性抗毒素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20%甘露醇能竞争性阻断钠通道的开放,缓解神经系统症状,需在补足血容量基础上才能用,并且要在早期使用,在发病24 h内用最好,但有文献不支持该观点。对神经感觉异常有用加巴喷丁治疗数周者。
鱼眼、鱼籽、鱼胆能吃吗?
其中,鱼眼、鱼籽、鱼泡都没有什么有毒有害成分,但食无妨。
可鱼胆就要小心了,鱼胆中毒,由于没有特效药,死亡率曾经高达20%左右,是仅次于河豚鱼的杀手。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鱼胆治病、鱼胆明目不可信,不管生吃、熟吃还是泡酒,依然会导致中毒。
不过,并不是所有鱼胆都有毒,像乌鱼、鲶鱼的胆,是无毒的。生活中要特别小心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还有鲫鱼、翘嘴鲌、团头鲂(武昌鱼)等。
遇到下面这几种鱼可得小心
第一种:大型肉食鱼
在食物链越高等级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相对越多,大型肉食鱼类处于水生食物链中的高等级,因此更容易含污染物质。如:剑鱼、旗鱼、方头鱼、鲨鱼等。
第二种:个头过大或过小的鱼
相同品种的鱼,个头越大,一般来说年龄也更老,不仅肉质会粗糙,而且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体内可能富集更多的污染物。
个头太小的鱼虽然安全,但是还尚未长大成熟,食用起来往往刺多肉少,不够鲜香。
正规市场买的大多是养殖鱼,食物充足,生长周期短,长的快,累积的污染物会少一些。
第三种:来源不明的野生鱼
有的人总喜欢吃野味儿,认为野生鱼营养多更健康。但其实不一定,由于环境污染的不确定性,野生鱼可能富集了一些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会危机生命的物质,甚至还有一些未知有毒物。
第四种:腌制的鱼
腌制的咸鱼是不少人的心头爱。不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建议大家平时尽量要少吃。
小编说两句
由于雪卡毒素在鱼体内含量很低,而且染毒鱼类在感观、嗅觉和味觉上均没有什么异常,不易用简单的常规方法检测到。北部新南威尔士和澳州西部很少有雪卡鱼毒素中毒的事件。
在亚洲,毒鱼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岛地区,在尼留汪岛、罗得里格斯岛、毛里求斯、塞舌尔、马尔代夫和日本都有病例记录。在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雪卡毒素并不常见。中国雪卡毒素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华南沿海地区的香港、广东、台湾、海南和西沙群岛等地。
建议中国的小伙伴们还是少吃体积太大的海鱼吧!